教育日趋私有化——这个国家不是缺钱,而是遍地都是想钱想疯了的人

HIGHT2025 闲言乱语 998 次浏览 , , , , , 没有评论

    这两天,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耒阳事件”被更吸引网民眼球儿的东哥性侵案覆盖,事实上,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只是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家长认命了罢了——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一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一事件,貌似与甲醛有关,事实上说来说去,还是落到了一个“钱”字上——地方政府缺钱,建不了更多的公立学校,可国家又要求“消除大额班”,怎么办?于是分流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分流到哪儿去呢?当然是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可不是干慈善的,他们是要赚钱的,于是,也便有了如此现象:  

  前段时间,老朱去大西南转了半个多月,路过陕西西安时,意外发现,西安好多小学都叫“陕西师范大学xx小学”,因我此前由于版权问题与陕师大有过一段渊源,故,这几个字很是刺激我的眼球儿。   于是,找当地人聊天,提起此事,得知,这些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没有太大关系,都是私立学校,大都是开发商建的,挂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名字,以便开发商以学区房的名义提高房价,又问了一下是不是收费,立马招开一堆白眼儿:“私立的学校会不收费?你以为他们是雷锋啊?”   这是私立小学名正言顺的收费,而且看上去合理合法,家长们也认命。   私立学校如此,公立学校呢,是不是也想方设法的收钱?   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多年以前,我儿子上小学去报名,我家属于片区,但我儿子比报名要求的年龄小了二十几天,报名的老师说不行,不符合标准,然后,一副“极为好心肠”的告诉我,我儿子可以上多媒体班。   原来,这个号称在全市排名第一的小学,一年级计划招收8个班,每班40个,其中两个普通班,普通班只招片区的,6个多媒体班,多媒体班每个学生要交3000块钱,全市范围内的所有适龄学生,只要家长交3000块钱,便可立即领到入学通知通书,用一位家长的话来说便是,“去他娘的多媒体班,不就是择校费吗?”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为何学校要将入学年龄定在6月1日前出生的,而不是9月1日了——往前提3个月,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刷下一大批片区内的孩子,或是将一大批片区孩子挤进多媒体班,毕竟,一个多媒体班的孩子要收3000块钱呢!   后来的事实表明,所谓的多媒体班,就是将一些课本的内容制成了类似动画片的东西,用放映机投影到黑板旁边的一块幕布上,据传,开始大家都新鲜,老师也积极,时间一长,就慢慢凉了,再后来,再也没人用了,而每个家长交的3000块钱,也便一语成谶的成了名符其实的“择校费”。   当时大多数家长的月工资都只是三四百块钱,3000块钱择校费着实头疼,可是,为了孩子,好多家长还是忍了,甚至争先恐后的交钱。   看着络绎不绝的前来报名的家长们大多被推向了多媒体班,我问这儿谁负责招生,一个招生老师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人,告诉我,那是主管的副校长,我走过去,对校长说,校长,我觉得您这个多媒体班说是教学改革,实际上是变相创收,牺牲本片区内孩子的入学机会,为学校谋私利。每牺牲一个便可以为学校增加3000块钱的收入,不是吗?校长被我问得有些不知所措,稍稍定了定神,开始各种东拉西扯,我说,“校长,您说我儿子年龄不符合要求,我不和您辩,但从现在开始,我就站在这儿,如果接下来让我发现学校招的学生当中有一个比我儿子年龄小的,我立马去教育局举报,教育局要敢护短儿,我就找媒体,实在不行还有国家教委,我就不信这事儿没人管!”   说完,我领着儿子就走,没走多远,一个女老师过来拉我儿子,说让我们去那边填表。   这事据今有近20年了,然而时至今日,教育被当成赚钱的工具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个个八仙过海,能捞多少捞多少。如此导致,如我这般的经历,好多人都有过吧?   几年前,过年回乡,偶遇一个亲戚,月薪不足三千,却开了一辆二十多万的帕萨特,问其原因,他人告诉我,中学教数学的,上课不讲,课堂知识留到自己办的补习班上讲,一个学生每学期收几百块,全班的学生几乎都报了名……   就在两个月前,一朋友为了给孩子选个重点学校,花六百多万买了一套学区房,几近呕破蛋窝……   几天前,网上热传的一个视频,一位家长给孩子报名,排了三天的队,最后没报上,家长坐到墙边嚎淘大哭,几近崩溃……   同样是在几天前,云南普洱的一所学校,被山东一家教育集团托管,引发老师们的维权……   而所有这些,并非只是个案,百度“公立学校被卖”,你会发现,搜到的结果数以万计:  

    此前,国家教委别出心裁的给中小学生减负,什么缩短在校时间,什么不留家庭作业,而我们都知道,学校缩短的时间,就必须家长来填补,不留家庭作业,孩子空出的时间会是用来玩儿吗?当然不是,而是留给了各种这班那班儿的,说白了就是掏家长的腰包为各学生辅导机构创收,北京市教委更是异想天开的提出什么考试分数只占60%,综合素质占40%的高考录取改革方案,被网友们直接冠以“拼爹”之名——制订这一政策的人,都是掌握着这一单项话语权的爹们,不掌握话语权的爹们,要么掏钱,要么认命。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此前喷过的一个人,刘京辉,这大姐原是国家留学基金的秘书长,她的爆红缘于其在文章中称“来华留学生仍要注重数量,只谈质量属头脑发热;不宜制定留学生质量标准;对于奖学金宣传要适度”,说白了就是,没数量的话,她的单位拿到的国家拨款就少,网上铺天盖地的揭发国家花钱买留学生,买来的留学生大都是学渣,于是,也便有了这句“对奖学金宣传要适度”——悄悄地发,不要让人民知道。   这大姐退休后还能被各大学奉为上宾,说没有钱的缘故,你信吗?   今天的中国,教育领域乱像丛生,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榨的是所有家长的血汗钱,抽掉的是公立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毁掉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基于此,个人建议:   1: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收归国有,所有孩子就近入学,所有孩子无论贫富,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   2:学习日本,实行老师轮换制 为避免所谓的“择校”情况的发生,实行教师轮换制,动老师不动学生,所有在职老师,每三年轮换一次,辖区内抽签决定。比如,张老师今年在东城区花市口小学教4、5、6年级语文,那么,三年后抽签,张老师还是教4、5、6年级语文,但却可能去了法华寺小学或是崇文小学,此举也可最大限度的防止某个学校成为某一个领导的独立国王。在这方面日本做得很成功,建议教育部的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3:保障农民工子弟与本地学生拥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 凡是父母双方在同一城市打工的,当地政府优先解决其子女的入学问题,保障所有农民工的孩子与当地孩子一样,拥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此前我提出这一点时,一小妞儿说我脑袋发热,说那样就会导致农村人大量涌进城市。 坦白的讲,这妞儿的话着实气着我了,当时我非常想给她个大嘴巴,我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农民工的孩子会稀释她孩子的教育资源,家长也会稀释她在城市享受的公共服务,她只希望这些农民工用自已的双手去创造城市的美好环境,至于他们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会不会有一个缺失的童年,她才不在乎,反正又不是她的孩子!   电视剧《琅玡榜》中,德高望众的周老师生回忆起梅长苏的老师黎崇时,说道:”当年,黎兄身居太傅之位,可他从不拒平民,设教坛于宫墙之外,弟子广布天下。”   成语“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二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看看古人,再看看今天的中国,教书的目的不再是育人,而是赚钱,当学生从小便处在一群想钱想疯了的人中,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国的教育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畸形状况的?这一切又岂是一个陈部长回家种红薯就能扭转的?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文明程度,不在于有钱有权的精英阶层做的有多好,而在于广大底层民众这一基本盘受教育的程度与文明的程度。

 

     当年不知哪个狗屁专家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于是,一些学校办学的初衷变了,教育领域开始逐利,出现了所谓的“重点学校”,导致优质的公办学校开始明目张胆的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把政府应该负担的部分教育经费转嫁到了社会和家长身上,不止败坏了教育的崇高形象,也让曾经人们心中圣洁的知识殿堂遍布铜臭,扭曲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的教育天职与老师的社会良知都被扔进了地沟,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单纯的为金钱服务,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去教育学生们怎样做人,岂不是笑话?!

 

    教育产业化,不止是老百姓的不幸,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教育乃国之储本,当这个根从幼儿园起便被一堆铜臭泡烂了,未来,这个国家将走向何方?!这才是庙堂之上的人们当务之急最应该考虑的!


发表回复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