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神秘的中国战斗机命名:歼1到歼4都去哪了?

HIGHT2025 史海奇谭 1,791 次浏览 , , , 没有评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歼击航空兵自1950年成立以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成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空中力量。旧中国几乎没有重工业,中国不能独立制造飞机等主战装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了掩护后方运输线,新中国从苏联进口了大量米格15战斗机。年轻的人民空军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沉重打击了号称世界头号空军强国的美国,硬生生地打出了一条“米格走廊”。

志愿军空军用米格15打出了一条“米格走廊”

当然,作为世界级大国之一,战斗机这种主战装备的命脉决不能握于他国之手,中国也不例外。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等等一系列现役主力战机皆是中国战斗机工业经过不懈的努力打造出的精品。从逆向仿制到自主研发,我们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发展之路。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战斗机“歼系列”家族是从仿自苏联米格17的歼5战斗机开始的。那么,歼5之前究竟是否曾有歼1到歼4呢?

宝贵的歼教1飞机老照片,这是它的木质模型

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和装备研发历程来看,我们自行研发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是只制造了3架的歼教1型教练机。1956年10月,歼教1飞机正式开始进入设计阶段。从1957年年底到1958年3月,完成了生产图纸的绘制和发图。1958年4月,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教-1飞机的样机试制正式开始。1958年7月24日,歼教1的第一架样机“101号”机完成总装。从发完生产图纸到首架样机总装完毕,只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

保存在博物馆中的歼教1实机

尽管歼教1未能批量生产并进入部队服役,但其历史地位不容抹杀。而歼教1命名的特殊性也使得一些人认为所谓的歼1就是歼教1教练机,不过也有些声音认为歼1并不能和歼教1划等号。

中国空军曾极少量地装备苏联米格9战斗机

有分析称,歼1是苏联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的中国仿制版,也有人认为歼1是仿自苏联拉11型螺旋桨战斗机。同时,歼2被认为是米格15的中国仿制版,歼4则是米格15bis型的仿制版。另有声音认为,歼4是极初期型的米格17仿制版,若以美国的战斗机编号习惯来看,歼4就像是所谓的“第0批次”型歼5。

朝鲜战场上的“死对头”:苏制米格15(左)和美制F86战斗机

各种看法众说纷纭,其中还不妨有某些台湾媒体和所谓的“智库”掺和进来。在祖国大陆1988年某月的《XX知识》杂志上,有一篇关于台湾军方对解放军空军装备实力估算的文章,其中赫然提到了歼2和歼4两种战机,认为歼2是米格15型,而歼4则是苏联提供的原装的米格17战斗机。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歼6战斗机,注意腹部的凸起是中国试制的第一代保形油箱

显然,歼5之前是否还曾有被命名的战斗机,这一直是一个颇有看点的问题。而通过查询解放军空军战斗机命名规则后可发现,歼5和歼6等名字并非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歼5项目曾被称作“东风101”,最初装备部队后曾被空军称作“56式”战斗机。歼6则原本被称作“东风103”,装备部队后最初被空军命名为“59式”(不是那个在地上跑的五对轮……)。

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战斗机在装备部队前都仅具有项目名称;在小批量装备部队,且在通过国家鉴定验收前,则是由部队本身进行非官方命名;只有在通过国家鉴定验收后,才会被以“歼”字头命名正式的名称。

志愿军王牌飞行员王海所驾驶的米格15

如此看来,除了最初的歼教1(通过鉴定验收,但因空军训练体制变化而未能服役)之外,从所谓的歼2到歼4皆是不存在的。因为即使历史上真有中国仿制版米格9和米格15等机型,且真正走完了全部制造工程,其也肯定未能经过国家鉴定验收,更不可能被冠以“歼”字开头的名字。

至于台湾方面对所谓歼2的解读,则同样站不住脚。米格15战斗机在1980年就已经退出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米格15bis型也在1986年全部退役,到了1988年还何来歼2一说?

国产直5型直升机进行搭载吉普车试验

说到这里,可能一些敏感的人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即中国军机的命名似乎大都是以“X5”开始的,如歼5战斗机、强5强击机、轰5轰炸机、直5直升机……等等。坊间对这种以5开头的命名方式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从50年代开始”的意思;另一种则认为则是取“从无(五)到有”的谐音。

中国空军的轰5早已全部退役,但朝鲜空军还保有大量在役的轰5轰炸机

以前者的角度来看,上述几型军机中的轰5轰炸机的命名似乎多少有些勉强。轰5是中国对苏联伊尔28型轰炸机的仿制版,其研制工作在1963年才开始,首飞则是在1966年。当然,中国空军对轰5的原型伊尔28的使用时间则要早得多,我们是在50年代初引进米格15的同时购进的伊尔28。这样想的话,轰5倒也算是勉勉强强与“从50年代开始”有那么点关系。

中国研制的第一种高空无人侦察机无侦5

但是,一个无法解释的例外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高空无人侦察机的命名无论如何都与“50年代”没什么关系,即无侦5型无人侦察机。无侦5(又名长虹1号)是中国北京航空学院于1969年开始研制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1972年11月28日首次从图-4型母机上投放试飞成功。1980年12月25日被批准设计定型,1981年3月1日开始装备部队。其是中国借鉴了美国“火蜂”无人侦察机残骸后自行研发的产品。显然,从年代中可看出,无侦5并不符合“从50年代开始”的规律。

国产直6直升机曾装备涡轴5发动机

更有趣的是,不仅仅是飞机,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也都是以“X5”开始的。如曾装备歼教5和轰5的涡喷5发动机;原定于装备轰5的涡扇5发动机;生产了32台,曾装备直6直升机的涡轴5发动机。

博物馆中的涡喷5乙发动机

上述国产航发并非都是50年代研发,涡扇5和涡轴5都是60年代才展开工程。这样看来,以5开头是为了取“从无(五)到有”的谐音一说似乎更能说得通。而航空发动机的命名规律和法则或也能从侧面证实战斗机命名同样参考了这一规则。因而,中国国产战斗机正式命名就是从歼5开始,所谓的歼1到歼4的名字并不存在。


发表回复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