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早在1902年日俄战争开始以前就已经把日本作为假想敌国,早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已经在陆海军之间达成了把日本打“跪下”(ON KNEE)的策略,在以后的20年中再三完善对日作战计划,但在美国外交上明显可以看出一个比较迟钝的时期。
美国从来没有承认过伪满,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美国也一直在支持中国国民政府,但并没有采取对日的强硬制裁措施,直到1939年7月26日,美国在事先未与日本商议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到期后不再与日本续约,这才算最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告诉日本人美国的真实态度。
这个外交迟缓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先欧后亚”的战略优先顺序,也就是先击败德国纳粹之后再攻击日本,这个顺序使得当时的美国人试图在亚太地区维持不直接和日本交战,甚至不刺激日本的政策,直到日本人愚蠢地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现在的越南),这才把美国人逼得无法维持鸵鸟政策。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种“先欧后亚”的战略优先顺序并不是在参战之后再决定的,而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制定了下来的既定方针。
1938年纳粹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得到了苏德台地区,虽然英国的张伯伦首相在回到伦敦后宣布他争取到了“一代人的和平”,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在自我安慰,希特勒进攻中欧已成定势,欧战只是时间问题。
张伯伦宣布他得到了“一代人的和平”,虽然他自己都不相信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开始公开威胁英美,虽然美国一直想收拾日本,但还不是刻不容缓的地步。美国可能会同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进行两洋作战,这是在慕尼黑协定之后美国军方就已经确认了的前景。
这样就出来了两洋的次序问题:是同时开始作战还是定一个先后次序。
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免在两条战线作战,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先集中投入到一条战线争取胜利,然后再考虑第二条战线,这是兵家常识,所以美国定下来了在两洋作战中先欧洲后亚洲,先大西洋后太平洋的顺序,其决定的来由是这样的:
首先当然因为美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
美国统治集团,也就是主流社会的根是在英国,而美国社会的根是在欧洲,那时候白人之外的非洲人以及亚洲人后裔在美国社会还没有发言权,这样美国民众的注意力当然也在欧洲。相比起那些很陌生的地名,比如“马来”和“巴布亚”什么的,当然是听熟了的“布鲁塞尔”和“巴黎”更为耳熟。那是他们的故乡,“拯救欧洲老家”的口号要比“拯救人所不知道的亚洲”要有说服力多了。
其次,这也是陆军的要求。
大西洋战场作战的主力是陆军,德国几乎没有海军,这样美国海军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海军的战场在太平洋,因为日本帝国有强大的海军。但当时所有国家都是陆军压海军一头,美国也没有例外,陆军也是老大,所谓作战先后顺序就是指的人员和物资运用的优先权,陆军是老大就决定了陆军有优先权,这样也就决定作战优先顺序只能先欧后亚。
马歇尔(右)和艾森豪威尔,这两位可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彩虹计划就是马歇尔主持制定的
所以从1939年春天开始,已经制定了对日作战橙色计划的现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前身的“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又开始了讨论新的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局势的作战计划,为了和以前的彩色计划相区别,这次叫彩虹(rainbow)计划。
彩虹计划总共有五个。
彩虹1号计划:假设美国没有什么盟国,也不担负什么责任,只是为了坚持门罗主义而动员美国各军种联合起来保卫南纬10度线以北的西半球,保卫美国、保卫美国的财产和通商线。美国人把阿留申群岛、夏威夷以及巴拿马运河称为在太平洋地区必须死守的战略三角形,美国在这个战略三角形的后方采取守势,等待对日进攻时机的到来。
彩虹2号计划:美国有法国和英国做盟国,而且美国军队只需在有限程度上参加欧洲大陆和大西洋的作战,这样美国就能立即在太平洋上采取攻势,击败日本保卫美国利益,这里的“美国利益”主要是指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
彩虹3号计划:美国像彩虹1号一样的没有盟国,但美国能够确保西半球安全,这样可以尽早从夏威夷向西太平洋投放作战兵力。
彩虹4号计划:美国还是没有主要盟国,而且要使用兵力来保卫整个西半球,使用陆军保卫南美,使用海军在东大西洋进行陆海联合作战。这样就像彩虹1号计划一样,在太平洋方向只能采取防守态势,直到大西洋局势容许抽调海军力量之后才能在太平洋开始进攻。
彩虹5号计划:美国有法国英国作为盟国共同行动,但还是像彩虹1号计划那样先把军力投放到东大西洋,非洲以及欧洲大陆,和盟国一起打败德国以及意大利。此时在太平洋上采取守势,到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之后再开始对日本的进攻。
彩虹计划的5个方案的1、4、5方案中欧洲的优先权都在亚洲之上,2、3方案优先考虑了太平洋战场。彩虹1号计划是最基本的彩虹计划,美国要防卫从巴西到格陵兰的西半球以及太平洋上的中途岛,确立可以执行其他方案的必要条件。2号和3号准备在西太平洋上尽快采取进攻态势,2号有英法做盟国而3号则没有,4号假设英法中立来保卫西半球,1号和4号计划中美国都不向欧洲直接派兵。
最后二战的实际和彩虹5号的设想最相像:美国有英法作为盟国。而且5号计划中设想美国立即跨越大西洋向欧洲和非洲投放兵力也暗示了美国人基于美国社会构成的基本战略概念:在和轴心国的战争中,美国需要尽可能早地击败德国。
但二战的实际和彩虹5号计划也有很大不同,美国在直接支援欧洲战场的同时也在太平洋做了大动作,并没有等到击败纳粹德国之后才对日作战。这是因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陆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当时的美国陆军最长老,对美国陆军影响力太大,美国陆军无法不听从麦克阿瑟的请求。1951年6月,威斯康星州选出的参议员亚历山大·威利(Alexander Wiley)在美国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对国防部长马歇尔五星上将就毫不客气地吼过:“你还是上校他就是陆军参谋长了,而你居然敢说像他这样的人无权向你们华盛顿的高官们提意见和建议?”,只能给他和太平洋舰队人员和物资以供他打回菲律宾去。
如果不是这位同学急着要赶回菲律宾去,估计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还会更加拖拉磨蹭
可以猜想,如果不是麦克阿瑟的话,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动作还可能会进一步延缓,日本军阀可能还能多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