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联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分裂与内战,被许多国际关系研究人士认为是“欧洲为摆脱冷战而付出的最大地缘政治代价”。回顾这段历史,发生在 1991 年9月至11月的武克瓦尔战役对当时的局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南人民军最终迫使武克瓦尔的克罗地亚守军投降,但克罗地亚成功赢得了全国动员的时间,同 时使南联邦的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作战背景
1991年初,文化和宗教方面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暗中组织国民卫队,从国外购买武器,积极策划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简称:南联邦)。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人民军随即进 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针锋相对,积极备战,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 旋,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恰在此时,克罗地亚内部也发生分裂。克罗地亚境内居住着约60万塞尔维亚族居民,约占总人口的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25%。在克罗地亚总统 图季曼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纷纷拿起武器,对抗克罗地亚政府的单方面决定。
塞族居民的行为得到当时南联邦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及南人民军的支持。但从支持的出发点看,米洛舍维奇与南联邦军方存在较大差异。米洛舍维奇希望帮 助克罗地亚的塞族人摆脱克罗地亚政府的统治,并入南联邦之下的塞尔维亚共和国。而南联邦军方的想法则更为激进,他们希望能借助塞族起义占领萨格勒布(克罗 地亚首都),一举平定叛乱,维护南联邦统一。
尽管南联邦政府和军方存在分歧,但两方都明白,要想达成目标,中央政府就必须先帮助塞族占领斯拉沃尼亚东部地区,进而挥师西进,兵临萨格勒布城下,迫使克罗地亚悬崖勒马。于是,斯拉沃尼亚东部的中心城市武克瓦尔便成争夺焦点。
武克瓦尔坐落于多瑙河右岸,是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一个重要内河港口。这里也是南联邦国内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据1991年 的人口普查显示,在武克瓦尔地区,居民中43.8%是克罗地亚人,37.4%是塞尔维亚人,1.6%是匈牙利人。其中,大多数克罗地亚人居住在武克瓦尔市 中心,而塞尔维亚人则散居在市郊和周围乡村。
1991年春,西方媒体报道称大批塞族民兵正在武克瓦尔外围集结,这迅速引起萨格勒布方面的警觉,克罗地亚政府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即将发 起总攻的信号,南联邦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1月底,克当局突然宣布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3月3日,塞 族民兵试图驱逐帕克拉奇镇的克政府官员和克族警察,双方发生交火。
5月,2名克罗地亚警察在伯罗沃·塞洛镇被塞族武装扣留,克罗地亚内政部迅速组织一支小分队前往营救,但小分队遭塞族民兵伏击,12人阵亡。这起事件加剧了对立情绪,随后双方为争夺对武克瓦尔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该事件被克罗地亚视为“独立战争”的开端。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作出反应,宣布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是非法和无效的,同时命令南人民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一时间风云突变,大战在即。
作战开始
在宣布独立后,克罗地亚开始组建地方民防部队,并以警察部队为核心,依靠从南人民军中脱离出来的克族官兵组建“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即后来的克罗地亚陆军)。
克罗地亚部署在武克瓦尔的国民卫队第204旅在城区和近郊构筑了多层立体防御体系———在交通要道埋设地雷;组建反坦克小组;在险要位置集结重兵;还挑选优秀射手担任狙击手,分散部署在各街区。
在1991年的七、八月间,克罗地亚政府逐渐失去了对斯拉沃尼亚东部的控制。当地塞族民兵在南人民军的支持下,驱逐了克罗地亚政府官员,并在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布置雷区。南人民军也逐渐占领多瑙河沿岸地区,内河炮艇几乎可以直航到萨格勒布郊外。
8月初,武装冲突发展到远程大炮之间的对攻,萨格勒布的第一道门户武克瓦尔被南人民军三面合围,城内居民大量逃离。到8月底,武克瓦尔的居民仅余1.5万人。
从8月25日开始,南人民军开始对武克瓦尔实施空袭,但还没有计划占领武克瓦尔,只是希望克罗地亚当局在军事压力下放弃独立。
“兵营战役”
然而,克罗地亚决心与南联邦中央政府彻底决裂。9月14日,图季曼命令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向境内分散的南人民军要塞以及军火库发动攻击,该行动被称为“兵营战役”。
在萨格勒布,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取得重大胜利。当地一个名为“铁托元帅”的兵营是南人民军第5军区和第10军的司令部所在地,经过谈判, 第5军区司令部以交出武器为条件,换取部队完整地撤向波黑。而南人民军设在克境内的第二大兵营瓦拉日丁也在9月21日易手,不过驻军在最后一刻炸毁了弹药 库。至于克罗地亚国民卫队针对其他靠近塞尔维亚的南人民军兵营的行动则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管怎样,“兵营战役”不仅让克罗地亚国民卫队消除了主要“内患”,还缴获大量重武器,拥有的坦克从15辆增加到了140辆,还获得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
对于克罗地亚的攻击行动,南人民军迅速作出反应,同样启动攻击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先占领包括武克瓦尔在内的整个东斯拉沃尼亚,然后向 西进军,占领温科夫齐和奥西耶克,直逼萨格勒布。9月19日,南人民军第10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从贝尔格莱德出发,向武克瓦尔地区集结。9月20日,这支部 队进入克罗地亚境内。此外,南人民军第12集团军也从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出发,前往参战。
在战役初期,南人民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迅速抵达武克瓦尔。南人民军第1卫戍师率先抵达武克瓦尔市南兵营,并对武克瓦尔市区实施战术包围。
从9月14日到20日,南人民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对武克瓦尔市发动进攻。9月18日,南人民军第51机械化旅的一支机械化营(包括 30辆T-55坦克和30辆M60装甲运兵车)首先攻入特里皮加斯卡街,却遭到克罗地亚守军的伏击,无数火箭弹与反坦克炮将这支小分队淹没。最终,这支部 队全军覆灭,损失装甲车近百辆。后来,这条街道被克罗地亚人称为“坦克坟墓”。
虽然南人民军损失不小,但到了9月30日,武克瓦尔仍无可挽回地被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族武装重重围困,唯一通往外界的通道是一片毫无遮拦的麦田。
在10月的第二周,武克瓦尔守军开始进行反击,试图打破包围,一度夺回战略要地马里尼奇。但此时在欧共体的斡旋下,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要求武克瓦尔守军暂停进攻,力求与南联邦政府停战。
10月14日,南人民军第252装甲旅重新占领马里尼奇,同时还出动J-22战机轰炸了武克瓦尔医院,武克瓦尔再次陷入重围。此时,克罗地亚当局的控制区域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一。
整顿!整顿!
从1991年10月到11月中旬被攻陷为止,武克瓦尔被南人民军严密封锁。城里仅有的少数居民都被转移到防空洞内。每个防空洞都由士兵 看护,严格限制出入。此外,武克瓦尔的克罗地亚守军还成立了紧急委员会(设在武克瓦尔医院的地下室),负责在全城实施食物与饮用水的定时供给。虽然城内的 形势岌岌可危,但南人民军始终无法占领武克瓦尔。由于此前南人民军很少进行巷战训练,坦克在狭窄的街道内难以发挥作用,数次强攻都因伤亡惨重而不得不草草 收场。
10月16日,南人民军组织三个坦克营的兵力强攻武克瓦尔北部防御支撑点博洛沃·纳塞利杰。在这次进攻中,南人民军成功击毙新任克罗地亚守军司令官布拉戈·扎德罗。但这点战绩并没有平息南人民军总部对部队进攻效率的不满。
事实上,由于对前线久攻不克和伤亡巨大不满,贝尔格莱德和其他塞尔维亚城市都爆发了示威游行。为此,贝尔格莱德抽调第1军区司令斯沃 塔·帕尼奇与南人民军总参谋长帕夫莱·阿季奇奔赴武克瓦尔前线。当两人抵达战场时,他们被前线的糟糕形势震惊了,用帕尼奇的话说就是“一团糟”。
此后,帕尼奇对前线部队进行了整顿,将消极避战的非塞族士兵遣送回国,重新调来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并建立了一套由自己全面掌控的指挥系 统。此外,帕尼奇还将所有准军事化的塞族民兵编入南人民军指挥序列。对此,塞尔维亚内政部予以鼎力支持,征集了大量志愿者前往东斯洛沃尼亚。不过,随着武 克瓦尔战役的拖延,越来越多的自治共和国开始与贝尔格莱德离心离德,虽然名义上不反对进攻武克瓦尔,但对这场战役也是三心二意。
战役的结局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兵遣将,南人民军将2个坦克旅和6个机械化旅投入到武克瓦尔前线,而克罗地亚也在此期间完成国内动员。
10月30日,南人民军向武克瓦尔发起总攻,步兵和工兵部队在内河炮艇的掩护下,成功登上多瑙河右岸,从背后包抄了克守军,但担负正面 主攻任务的南人民军第18机械化旅并未感到克军的反击有明显减弱。10月31日至11月2日,该旅第2营营长拉特科·姆拉迪奇中校(即后来波黑内战中的塞 族军队总司令)指挥的1000名士兵沿着武克瓦尔狭窄的街道缓慢向西北方向推进,通过宽阔的街道和工厂进攻武克瓦尔的老城区,然后转向东北方向,夺取北侧 制高点———水塔。
姆拉迪奇将第2营的士兵分为2个攻击小队,每个排都配备1辆坦克或YUgo自行高射炮,其作战计划是先用坦克压制楼房中的守军火力,掩 护步兵突入建筑,再由步兵使用轻武器和手榴弹清剿每个房间。如果遇到特别顽固的防御点,则使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8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直瞄打击。
为了避免外围重火力打击纵深目标时误伤友军,姆拉迪奇根据武克瓦尔街道的交叉点和显著地标建筑物设定了一系列关卡,任何作战单位在与友邻单位建立联系前不得超越关卡,夜间各作战单位停止前进,进行休整和补充给养。
11月2日上午11时,20多名冲过武克瓦尔老街巷的南人民军士兵遭到来自背后的袭击,中弹身亡。原来是一小股克罗地亚守军利用下水道发动偷袭后,又从下水道中溜走了。此后,南人民军不得不在推进战线的过程中注意找到所有的窨井盖,并将它们完全封闭。
随着不断重复进攻战术,南人民军装甲车辆、重火力和步兵的配合变得熟练,他们的推进速度虽然缓慢但成效显著。克罗地亚守军逐渐认识到,武克瓦尔必将失守,再抵抗下去已毫无意义。到11月18日,守军宣布投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克瓦尔巷战的最后几天里,南人民军还派出许多塞族准军事人员渗透到守军防线后方进行破袭。这些人都受过特殊训练,穿着守军的制服,携带相应证件和装备,取得了不少战果。
战事评价
无论是战斗的惨烈程度,还是对南联邦整体局势的影响,武克瓦尔战役堪称“巴尔干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持续80多天的围城战中,克罗 地亚方面有3210人死亡(其中879人是军人)、17393人受伤,南人民军和塞族武装方面则有1103人死亡、2500人受伤、110辆装甲车辆和3 架飞机被毁。战后,武克瓦尔城区几乎完全成为废墟。
由于大量南人民军机动部队被牵制在武克瓦尔,使克罗地亚获得了全面动员的时间,克军总兵力从战役开始时不足20个步兵旅急剧升至60个步兵旅。
另据武克瓦尔战役纪念馆记载,也许是由于在作战中遭受极大伤亡,不受军纪约束的塞族民兵在武克瓦尔城内大开杀戒,许多克罗地亚平民被就 地处决,其中包括著名的克罗地亚记者斯尼沙·格拉瓦谢维奇。塞族“猛虎”民兵甚至从武克瓦尔医院里劫走了250多名受伤的克罗地亚人,包括伤兵和妇女儿 童,以及14名医护人员,将他们押到郊外坟场枪杀。
塞族民兵的暴行被克罗地亚和西方媒体大肆报道,并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塞尔维亚对克罗地亚的种族灭绝战争”。许多克罗地亚人接受了克罗地 亚总统图季曼的观点,那就是自己再无可能生活在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联邦体制内了。克罗地亚的独立呼声越来越高,南联邦则逐渐走向崩溃。1992年2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