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抗战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侵华日军在肉搏战之前先把子弹从枪膛退掉,然后在拼刺刀的镜头。然而当年的日军真会采用这种怪异的战术?这还要从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说起。
一战后日本开始向战胜国法国学习军事理论,法国陆军不重视机械化部队,而看中马奇诺防线这样的要塞火力体系,日军在中国遍地盖炮楼修碉堡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在要塞攻防战中长射程武器的优势不明而喻,因此二战中最长的三八式步枪应运而生。
三八式步枪是一款射击精度高又适合近距离拼刺刀的武器。它使用6.5毫米子弹,射程最远达到了800米,可以压制中国军队手中射程只有400米的汉阳造和中正步枪。
当时抗日前期日军平均身高1米58,抗战后期日军平均身高降低到了1米46,然而三八式步枪加装刺刀后长度接近1米7。枪比人高,这画风是非常的不协调,可到了战场上这种突兀就转化成了巨大的优势。
冷兵器向来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中国军队手中的步枪加装了刺刀也比日军三八式短了20多厘米,吃了大亏。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名日军便可以轻易地刺伤三名中国军人,我军往往还未靠近便已经中刀。
日军在拼刺刀的时候是不可能先退子弹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不像网上所说,在日本陆军各种版本的《步兵操典》中,并没有明令要求拼刺刀时退子弹。如果它真实存在的话,以日本人的严谨和对白刃战的重视程度,是不会不写入操典中的。
第二,日军使用的都是采用旋转后拉枪机的手动步枪,如果要将弹仓内5发子弹全部退出,就要重复5次推拉枪栓的过程,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表现,等退完了子弹敌人已经冲到面前了,这招相当不实用。
第三,日军枪法精准,火力猛烈。拼刺刀也是在比较近或者冲锋的时候才使用,有枪不用却退子弹拼刺刀,不符合常理。日本人是比较轴,但并不傻。
真实的情况是日军拼刺刀之前并不是在退子弹,而是在关保险。从远处看关保险的动作和把子弹从枪膛退掉非常像,被大家误解为退子弹。
要说明的一点是,日军在白刃战前关保险,也是双方开始班以上大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日军关保险主要是为防止因三八步枪穿透力过强而误伤队友。要知道抗战初期的日军战斗力十分彪悍,打枪拼刺刀样样精通,至少四名中国军人才能消灭一名日军。因此在拼刺刀的时候开枪误伤战斗力更强的日军队友是很不划算的。
面对身强体壮、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军队有自己的独门秘笈。
八路军打仗向来以灵活多变而著称,往往在大规模拼刺刀的时候先打光枪里的子弹扔光口袋里的手榴弹再说,这样可以大量杀伤因拼刺刀而阵型密集的日军。
有不少八路军甚至在拼刺刀的时候专门往日军大腿上来上一枪,这样子弹最后会射进地里,就不会出现误伤队友的情况出现。
有的部队两个人结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个新手在前边吸引日军注意力,另一名老司机则从侧方把刺刀捅进敌人的胸膛。
西北军的刀法也是一绝,在国军中广为流传。它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
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日军脑袋,所以说日本人怕大刀队是确有其事。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吃了日军白刃战的亏。美军的冲锋枪枪身较短,白刃战拼刺刀不占优势。日军实施奇袭,使美军来不及反应。
一旦进入混战,没有经验的士兵用冲锋枪胡乱扫射造成的己方伤亡往往比敌人造成的还大,美军指挥官就曾威胁如果有士兵再乱开枪,就把他的枪扔到海里,而且从此再不发一颗子弹。
美军最后总结对付拼刺刀最好的办法是用手枪。
大概唯一不重视白刃战的就是德国人了。德军进攻特别重视装甲和火炮部队,近战的机会不多。
近战多发生在在狭窄的工事、建筑里,比如斯大林格勒会战。这时德军多用爆破、扫射来清除敌人。
这样,就被德国人总结出了“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的真理,其实,德国人不是不能白刃战,他们更擅长在狭小空间用匕首解决问题。
从一件小小的步枪可以看出一支军队采用的武器和战术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
在现代战争中,刺刀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但也有可能成为战斗的主角,并决定战争的胜负。
我国的56式三菱军刺就已其独特的造型和恐怖的杀伤力而闻名于世,并在对越和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有良好的表现。2004年在伊拉克巴士拉以北,英军的一个20人车队在遭受什叶派武装袭击之后弹尽粮绝。
随后英军冲过100多米的开阔地之后和民兵在堑壕展开了白刃格斗,最后什叶派武装士气崩溃落荒而逃。此战英军仅受伤3人,歼敌20多人。
当前刺杀技术虽然日渐没落,但在遇到弹药耗尽、机械故障时挺起刺刀、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力量,从而达到消灭敌人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当前解放军在训练时依旧保留刺杀技术的训练,更多的是一种战斗精神和勇气的培养,因为无畏和勇敢才是解放军屡战屡胜的最强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