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号凌晨得知北京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改革方案,对其中“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部分表达了反对。
先强调一点:北京的这次改革,是大学录取制度的改革,不是高考改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1966年取消高考,改为推荐入学,是大学录取制度的改革,不是高考改革;1977年恢复高考,也是大学录取制度的改革,而不是高考改革。我的第一篇文章,题目用了“高考改革”,并不严谨。
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隆重推出《刚刚,北京市新高考方案出炉啦!(1分钟读完 全是干货)》一文,介绍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文中提到: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考生报考部分高校的时候,高校录取他们,将不仅仅看统一高考成绩,还要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统一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可以被压缩到60%。这是一个试点,目标还要进一步推广扩大。
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评价呢?该文在第二部分有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在笔者看来,和面试一样,因为主观性太强,可操作空间太大,综合素质评价只能作为参考,而不应该列入总成绩,否则,将破坏高校录取的公平公正性。也就是说,笔者反对该方案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部分。
笔者认为,高考录取制度的确存在着各种不如意的问题,但相对来说,这已经是目前最公平的大学录取制度,尤其是对中下层家庭的孩子们而言,虽然还是不够公平。
很多时候,良好的出发点并不能带来美好的结局。当年推荐优秀工农兵子女上大学,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人性不因你出发点的良好与否而改变,唯一能杜绝潜规则的只能是严格的制度。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废除了推荐入学,恢复高考。这也是为什么要法治,不要人治。在高考中,投档的自动化,杜绝了招生老师们的上下其手,便是一个成功案例。
中国人/华人是很“聪明”的。比如托福考试,中国人/华人的聪明,到了你所想象不到的地步。“机经”就算了,还有跨时区的操作,利用中美两地的时差,获得相关题目。最近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出了大问题。SAT在8月25日上午8点举行的考试中,用了亚洲区2017年10月的题目。按规定,所有考试过的题目是不能外泄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华人就是很拽,直接将整套题目都放网上给大家考试练习了。虽然题目重复是SAT的不对,但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重复不同考区的题目也不会出现大问题,比如多次出现了亚洲区使用北美区的原题,也没啥。所以,美国那边的录取,也要改革了。很多大学宣布不再参考SAT,甚至,推出了另外一个全新的大学申请系统CAAS,学生从9年级开始,就可以建立动态的电子档案,并进行持续不断的动态更新。说句有些人不爱听的,这次北京高考改革提到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说白了就是参考模仿人家的。
可问题是,中国人/华人的聪明,让中国人/华人的SAT参考意义都大打折扣。我们再来搬人家的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信心不会东施效颦?哦,我知道有些人有信心。可如果真的有,也就不会直接删除别人的文章。而且,再有信心,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中国人如此“聪明”,还要试点所谓“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真的深深不以为然。这岂不是把漏洞撕得更大,让有门路的人有更好的机会钻营么?
很多民众说这种试点,是拼爹的试点,真不是过激,这是从历史和现状得出来的必然推论。为了避免删贴,这些历史和现状,以及我本人的见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相信很多朋友自己也都会有很深的体会。
我明白还是会有一些人支持这种所谓试点,并拿出过去一些数学考不及格语文考不及格的牛人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我想告诉他们,中国早就有了自主招生,诸多名校已经有了不少名额,实在没必要再把不确定的因素放到更大范围的高考招生中去。天才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一个尽可能没有漏洞可钻的选拔制度。甚至,很多天才在能力方面还是有极其严重的倾向性的,有些天才还天生的自闭症,你这综合素质如何搞?从选拔“牛娃”的角度出发,岂不是更不靠谱?何况,目前连自主招生都出现了大问题。大家可以发“高考”给本微信平台,看一个案例。
有人表示中国大学这么多年了,都没培养出人才什么的,所以一定要改革大学录取制度。我不知道他究竟说了些什么。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张小龙等,难道不是人才?还有老三届那些半国英才,也不算?最近几十年,中国从一个非常穷困的国家发展到今天,难道出力的,都是不经过高考的?如果要扯什么顶尖人才,看不上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张小龙等,震撼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张益唐算不算?虽然他是在美国出名,不要忘了,因为有了公平的选拔制度,他才进了北大,才有了后来。顺便唠叨一下,前面我说了,北京的这个改革,说白了是模仿人家美国的CAAS,我现在真担心下一步,有人要模仿美国的推荐信制度,要把它引入到中国的大学录取制度中。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又要大悲催了。张益唐博士毕业之后的道路,就是被美国这个推荐信制度堵死的。到那时,公平更难以保证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更要呵呵了。
人才培养问题,不仅是大学录取的问题,还是大学后面培养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杨振宁这样说过,”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也可以说弥漫在中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没有在美国接受教育前不理解他的话,以为是空谈漂亮话之类。现在,真的是深有感触。他真不是吹牛。为什么我还提到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呢?就如我提到的张益唐,实际上,他在美国接受博士教育,整个过程是极其悲剧的。但美国这个不相互攀比的宽松社会环境,让他有机会继续潜心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最终在将近60岁的时候一鸣惊人。所以,真的,请不要将太大的压力交给大学录取制度。就让大学录取制度还是尽可能地保持公平公正,尽可能地少一些漏洞,尽可能地简单化。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对公平公正有信心,也可以让那些权贵商贾们省去上下折腾的闲心。这样,类似下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了:
我所知道的高校“推免”研究生操作:高校教工子弟考上大学后,如果是父母能力所能及的,就会从子女上大学第一天起就开始积极操作,影响到孩子所上学校院系的每个任课老师、班主任、院系团支书、学生会、院系领导,每个可能打高分加分的机会都利用到极限,然后大学毕业时顺利通过“推免”途径到更好的高校谈研,即使实际水平一般般。北京高招改革方案,会让家长们从孩子一上高中就要开始大投入进行操作了,肯定的!当然普通市民没有活动能力的家长怎么样去投资,就得各位发挥自己想象力了。(来自民众AOC SPECTRUM的评论)有人指责我们,表示,过去我们呐喊素质教育,结果现在要改革了,要把综合素质也放到大学录取的考虑因素里面,我们却反对。首先,我不得不很遗憾地告诉他们,在一些人呐喊素质教育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多说话的资格,谈不上我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其次,素质教育,不是为大学录取服务,而是为孩子们的整个人生铺路。大学录取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看下面这两条: 1、你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2、你是否有足够的坚持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检验孩子们是否符合这两条标准的要求,统一入学考试(高考)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至少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好办法。 在私立学校占据主流的国家,你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很幸运,中国没有走上那条道路,我们的国家,负责任地将公立大学办到了最好,孩子们不用大规模地拼爹。 我提到的大学录取标准,和所谓的综合素质无关。什么样的素质来综合?弹琴唱歌说相声?种田开荒养猪羊? 而且,很多所谓的素质,和家庭背景等息息相关,这不是考生自己所能决定的。比如,什么去西藏做好事,甚至什么去非洲帮穷人,拜托,这是拼爹。而且,做这些事情,如果目的是为了大学录取,那恰恰违背了大学录取的应有之义。 只有高考,是绝大部分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面对的。高考的成绩,可以很大程度上考验考生是否有足够的智力和坚持去接受更好层次的教育。当然,高考培训班之类乱七八糟的需要杜绝,高考题目的具体内容需要研究。虽然高考也有弊端,虽然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的确可以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至少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规则,是真正考验孩子自己能力的规则,而不必担心太多背后看不到的事情。 当然,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也要花心思。但这不是为了大学录取,而是为了将来孩子们在社会上更好地成才。 所谓招生制度改革,折腾至少快二十年了吧?有些地方据说没多久就来搞一次。学生家长老师们,想必都累了,是该返璞归真了。 真正要改革的,不是高考,而是我们的社会。谢博士希望,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孩子们,大多数能够追随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柴米酱油盐的世俗压力;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同胞们,不是生活在和他人比拼的志得意满中,而是生活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之中;也希望,有朝一日,面对公仆们的举措,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陈述现实,而不必担心,啊,又被删了。 最后回答一位读者的疑问:“这么重大的改革,要怎么避免没有经过民众的大规模讨论就推出?” 分享一下美国的经验:重大教育改革,小地方,有学区,学区委员们必须将提案公开,然后举行听证会,民众热烈发言,从早上听到次日凌晨都是可能的;大地方呢,比如一个州,那就得州议员们提案,然后经历类似的流程。就这样,公平公正公开,一点都不复杂。